承載人情的老酒館 請一口飲下ー「老橡樹酒館」
春がここに戻ってきた。


位於東北英格蘭的老橡樹酒館是當地最後一間酒吧,隨著礦場關閉、經濟蕭條,這裡是當地居民唯一能夠喘息的公共場所。酒館老闆提傑竭盡所能經營這間連招牌都搖搖欲墜的老店。某一天敘利亞的難民來到這個社區,並且要在這地安家。提傑以來者是客的心境接待他們,卻引來當地居民的反對。其中一位敘利亞女孩雅拉,更在這場風波裡與提傑成了忘年之交。他們的互動讓社區重新有了重生的機會。
只有凝視還不夠,必須動身才能看見自己與他者能走到何處。
失落的個體依然保持愛並非可恥之事。
導演肯洛區的息影之作依然觀察並且面對苦痛和掙扎的人們。他以2016年的英格蘭與敘利亞難民為底,拆解一連串人與人的關係充滿纏繞與變化的遭遇。過去他的作品《抱歉我們錯過你了》描寫英國當代工業下的黑暗,是貧窮、崩潰還有無助。不過這次在《老橡樹酒館》裡,提傑與雅拉的角色敘事,將所有的必然與不可阻擋成為一股溫柔的力量;藉由外在世界的相遇,內斂出內在寬厚的性格。敘事將曾經自我驕傲的英格蘭人,改以不再觀看他人受苦,也不再慶幸自己過去的優越。另一方面敘利亞的難民也不再因不安和語言隔閡,對生活的世界憂懼。
肯洛區不再讓黑夜壟罩於此,而是在礦場關閉過後的沒落社區裡,破除單一指標的社會文化。成功、勝利以及優秀並未顯於老橡樹酒館,這個公共空間擁有的是沉寂、破舊以及封閉。可是提傑用自己的生命經驗,將這些不工整之處成就美好。人們相互僵固的價值觀也在酒館的「後室」開放後,日夜之間的無助與慌張,得以有了歸屬之地。我認為肯洛區特意將「後室」製成一個別於外在社會的空間,他藉由人們的聲音和樣貌為此地賦予價值。無論是堆疊在空間內的器具、相機以及牆上的照片,都成功連結經驗以及脈絡。


情感依附與根植之地得以建立,背後的原因無疑是愛。
提傑經營酒館的歲月裡,他失去許多重要的事物。相同地,來到異地的雅拉也是。他們都是花盡力氣逃離生命風暴的難民,在高舉井井有條的社會下,所有的悲傷逐漸變得毫無重量。清潔且維持優秀的機能性是當代社會的指標。可是從歷史悠久的大教堂到曾為礦場的海邊,原本生活在空隙裡的人們硬生生被拉上檯面,弱者的結構糾結與複雜性,漂亮的藍圖無法解決任何事情。所以老橡樹酒館的存在,藉由文化衝突的透鏡,創造、維繫且轉變,將身心與政治加總體現的受苦,得到喘息的解方。
生命的多重去向眾聲吵雜,必須穿越現在抵達未來。


沒有人是簡單的。肯洛區在最後的這部作品重新告訴觀者這個不可改變的事實。他用提傑與雅拉帶領觀者進入同理的過程,在這樣溫暖且模糊的狀態下,去想像成為他者。你可能是一隻憨憨跑來的小狗也可能是期待免費食物的孩子,縱然一切未必如此精確,我們終究會明白何謂恰當地互動,又該如何傾聽與回應彼此。《老橡樹酒館》從巨大的混亂裡存活,提傑的付出讓無助與痛苦的人們(難民與當地居民),在面目扭曲之前慢慢復原。作品裡出現的掛毯,是來到這地的敘利亞人民送給提傑與酒館的禮物。掛毯上的詞彙明白顯示所謂的勇敢與希望,都必須經歷生命靈魂的剝離,在眼淚與災厄下,觀看死亡。當掛毯被高舉,人們臉上充滿光彩,他們都重新把自己生出來,宛如第二次的重生。


人的生命持續延展之下,都在經歷死而復生。每一個明日都是新生(rebirth)。
最後,導演肯洛區的眼光讓人們得以從高度勞動的隙縫裡擠身而出。痛苦與尋短的意念,轉而成為尋生的另一種可能性。隨著開頭的黑白照片到片尾的黑白動態影像,再度感受到文化、經濟、政治與歷史的發酵歷程。每一段都有人與人的交會,都有對生命的憂愁。店門口怎麼掛都掛不好的字母「K」不僅是肯洛區自身對英國社會無止境的關注,更是我們對重啟新生命的渴望與期盼。
誰かを幸せにできる、それは一番幸せなこと。


本片將於2024年3月29日全台上映,由 #捷傑電影 發行。感謝試片邀請。
📌推薦觀看:成島出《我家的故事》
(圖片來源:老橡樹酒館)
#老橡樹酒館 #theoldoak #肯洛區 #戴夫特納 #艾博拉瑪莉 #英國 #坎城影展 #金棕櫚 #自然寫實 #敘利亞 #難民 #息影之作 #電影 #英國 #影評 #院線片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是CHIH 夏日葵,別忘了追蹤我🍀:akimokalih0126